一、三通成型工艺的技术共性
1.1 基础工艺流程框架
无论是碳钢还是不锈钢三通,其核心成型工艺均遵循"预制成型精整"三位一体的技术框架:
1. 管坯制备:原材料需满足ASTM A234(碳钢)/ASTM A403(不锈钢)标准,椭圆度≤1.2%,壁厚公差±10%
2. 成型阶段:通过液压胀形、热压或冷挤工艺形成支管结构
3. 后处理:包括热处理、机加工、表面处理等关键工序
行业统计数据显示,全球三通成型设备市场中,通用型设备(兼容碳钢/不锈钢)占比达68%,印证了工艺路径的共通性。但材料特性的差异导致具体参数需针对性调整,如碳钢成型温度通常比不锈钢高150200℃。
二、核心成型技术对比分析
2.1 主流成型工艺参数
| 工艺参数 | 碳钢三通(20) | 不锈钢三通(304) | 差异率 |
|||||
| 成型温度 | 9501050℃ | 850900℃ | +15% |
| 胀形压力 | 3545MPa | 4050MPa | +14% |
| 保压时间 | 90120s | 120150s | +25% |
| 模具预热温度 | 300350℃ | 200250℃ | 30% |
| 润滑剂类型 | 石墨基 | 硅酮基 | / |
技术共性:两者均采用四柱液压机+分体式模具系统,模腔表面硬度需达HRC5862,胀形速度控制在58mm/s以控制材料流动。
2.2 关键技术突破
(1)复合胀形技术
浙江某企业开发的"轴向推进+径向胀形"复合工艺,通过液压缸与伺服电机的协同控制,使支管高度精度达±0.3mm。应用于DN300三通时,碳钢件减薄率从12%降至8%,不锈钢件从15%降至10%
下一篇:没有了!